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公民重要的安全权之一,不亚于金融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逐步成为“五大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关乎公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涉及我国食品和农产品的国际声誉,与产业经济发展及社会安全密切相关,也影响着社会稳定和政府形象。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已不是独立的质量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高度的政治性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是公民重要的安全权之一,不亚于金融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逐步成为“五大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关乎公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涉及我国食品和农产品的国际声誉,与产业经济发展及社会安全密切相关,也影响着社会稳定和政府形象。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特点
近年来,全国农业部门紧紧围绕“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千方百计保持粮食产量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千方百计保持农民收入增长在6%以上,努力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目标,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
以2011年为例,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中有升,蔬菜、畜禽产品和水产品检测合格率分别为97.9%,99.7%和96.9%,产品合格率同比分别上升了0.3,0.1和0.1个百分点。2011年无公害农产品抽检总体合格率为99.5%,比上年高出1.4个百分点。绿色食品产品抽检合格率为99.4%,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有机食品抽检合格率为99.2%。农产品地理标志农药残留及重金属污染的合格率保持在100%。
监管体系建设也在不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不断提升,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有如下六个方面的特点。
(一)专项整治深入推进
6大专项治理行动,出动执法人员416万人次,检查生产经营单位289万家,查出问题及隐患4.1万起。“瘦肉精”整治侦破案件120余起,捣毁非法加工、仓储窝点19个。推动出台新修订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建立部门协调联动机制、涉案线索移送和案件督办机制。
停止22种高毒农药的新增登记,注销6种高毒农药在蔬菜、水果和茶叶上的登记,撤销10种农药的登记证和生产许可证,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农药的高毒农药种类扩大到33种;目前我国高毒农业的比例已由原来的30%减少到了不足2%,而中毒和低毒农药的比例为72%和26%。在全国蔬菜主产县全面推进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和实名购买制度。兽药整治以严打制售禁用药物及假劣兽药为重点,建立健全用药记录和休药期制度。水产品整治以打击非法使用的禁用硝基呋喃、孔雀石绿等违禁物质为重点,严格规范水产苗种生产行为等。生鲜乳整治以防反弹为中心,强化生鲜乳收购站日常监管与标准化管理,严防违法添加三聚氰胺、皮革水解蛋白等各类违法物质。
(二)突发问题应对比较及时
先后发生的“皮革奶”“香蕉乙烯利”“西瓜膨大剂”和“瘦肉精”等20多起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都得到了比较及时的应对,请专家及时解读,重点整治,加强防范,把各种突发事件的影响降至最低程度。切实强化应急能力建设,举办了应急培训班,建立了舆情监测和分析队伍,进一步强化了信息通报和全国联动机制,明确了应急工作联络员。
(三)基层监管体系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
加快推进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农业部印发了一个指导意见,配套出台5项推进措施,进一步明确了乡镇监管机构建设方式和工作职责。乡镇监管机构数由2010年底的10%增至40%。加大培训力度,编写专门培训教材,组织各省分片区进行乡镇监管机构建设业务培训。落实中央投资10亿元,支持建设质检机构421个,目前,全国县级质检站总数达到1339个,投资建设已接近60%。
(四)检验检测深入开展
监测品种扩大到91种,监测参数增加至91种,监测范围覆盖全国144个大中城市,监测工作预警作用进一步增强。2011年组织开展了4次例行监测,对14个农产品进行了普查,组织实施了4个药物残留监控计划,共监测样品10万多个。
(五)农业标准化稳步推进
新组建全国果品标准化委员会和全国沼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农业系统标准委员会已达18个。标准清理及制、修订工作进展顺利,修改形成农药最大残留限量1795个,新制定农业国家和行业标准494项。深入开展标准化生产创建活动,新创建蔬菜水果茶叶标准园、畜禽标准化规范化养殖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993个,新创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45个:目前全国有340个县(农场)创建了479个标准化基地,种植面积730余万平方公顷,生产总量6547万吨,对接龙头企业1256个,带动农户1686万个,每年直接增加农民收入8.4亿元以上。2010年基地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100%。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2.94万个,登记保护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300个。
(六)风险评估启动实施
启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建设规划,建立65个部级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设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财政专项,推动22个省农科院建立了质量标准研究机构。针对元旦和春节期间的生产、消费的特点,组织对蔬菜、水果、茶叶、畜产品、水产品等8大类农产品开展质量安全风险摸底评估工作,及时排查突出问题隐患。组建了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家组,在16个专业领域聘任66位专家。新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科研学科群,建立1个综合性重点实验室,7个专业性实验室,启动检测技术和溯源技术等5个重大项目,着力用科技手段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农产品质量安全目前存在的问题
自2009年以来,农业部门持续开展了3年的专项整治,大幅度扩大检测监测范围,大规模开展标准化生产创建活动,连续2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可以说,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持“总体平稳、逐步向好”的发展态势。
但是,现存问题还未彻底解决,风险隐患还未完全消除,长效机制还未建立,形势不容乐观,具体问题如下:
(一)从问题隐患来看,种植业蔬菜限用农药、养殖业“瘦肉精”和抗生素、渔业孔雀石绿和硝基呋喃等问题依然存在,在个别地区、个别品种上还比较突出,容易引起农产品质量安全系统性风险和突发事件。
(二)从监管能力来看,基层监管体系建设滞后,县乡两级普遍存在“缺机构、缺人员、缺经费、缺手段”的问题,很多监管职责和任务在基层难以落实到位。
(三)从生产条件来看,农业投入品种多,质量不合格,假冒伪劣、滥用、错用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给质量安全带来不少隐患。
(四)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低,“三园两场”(蔬菜水果茶叶标准园、畜禽养殖标准示范场、水产健康养殖场)覆盖面不广,生产档案记录制度未完成落实,产地准出和质量追溯实施起来制约因素多,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难度较大。
(五)生产经营者法律意识薄弱。一些农产品生产者法律意识淡薄,道德诚信水平低下,对法律不了解、不熟悉。
(六)地方干部的工作重心问题。少数地方政府和部门出于对维护稳定的错误认识,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指标,对违法犯罪行为不能有效打击,甚至有时会包庇纵容,致使有的产品生产经营者有机可乘,并铤而走险。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解决的有利条件
一是中央更加重视。中央领导多次对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批示。2011年国务院召开3次会议,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作出安排部署。近年,农业部又出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管理办法》。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近年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作为一项重大任务进行部署。
二是工作推进力度普遍加大。连续3年将“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目标之一。各地政府积极推进,越来越重视监管工作,在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和经费保障上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
三是监管能力建设不断增强。目前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已经基本建立,地、县、乡三级监管机构正在加快推进。监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执法水平在不断提高。
四是生产经营者责任意识在逐步增强。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和技术指导,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严格规范生产经营活动。
五是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进一步增强。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未来展望
一是以积极治理整顿为抓手,坚决遏制住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问题。二是以监管示范县创建为抓手,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落实。三是以乡镇监管机构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体系队伍的监管能力,纳入乡镇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整体规划,提供必要的检测设备、工作用房和运转经费。四是以检验检测为抓手,积极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综合执法。五是以“三品一标”为抓手,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六是以应急能力建设为抓手,切实做好突发问题的科学处理,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七是以总结推广各地经验为抓手,不断健全完善制度机制。比如陕西省以市为单位的“商洛模式”,湖南省厅市合作、领导联系包干的推进模式,辽宁省检测和检疫同步的“瘦肉精”监管模式,山东省的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实名购买制度。八是要处理好农业、农村、农民、农药“四农问题”,向科技要安全、向制度要安全、向素质(诚信)要安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蔬菜流通协会网”或带有中国蔬菜流通协会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蔬菜流通协会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中国蔬菜流通协会网”。
2、本网未标有“来源:中国蔬菜流通协会网”的作品均为转载稿,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蔬菜流通协会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作者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