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梅雨期拎稳“菜篮子” 蔬菜生产指南来了!
发布人:崔逾瑜 发表日期:2024-06-26 10:03:59 来源:湖北日报
入梅以来,湖北省大部及周边遭遇强降雨和雷暴大风等不利天气,预计后期强对流天气将呈多发态势。正值我省春播蔬菜全面上市并进入夏季蔬菜管理关键时期,为加强蔬菜生产应灾减灾、保障有效供给,结合气象部门天气预测和农业农村部《2024年夏季蔬菜生产技术指导意见》,省蔬菜办、省科技服务“515”行动蔬菜团队发布《湖北省梅雨期及夏季蔬菜生产指导意见》。
一、梅雨期应灾减灾技术措施
关注天气预报,做好大风大雨防范。夏季天气骤变频繁,要树牢防大灾意识,克服麻痹心理、侥幸心态,切实做好雷暴大风天气防范工作。一是加固设施。棚内务必增设(加密)立柱,对使用多年的旧竹竿、立柱、钢丝等要及时检查并加固,提高大棚抗大风暴雨能力。拉好大棚压膜绳,确保棚膜覆盖严实,避免大风吹开棚膜,可在压膜绳下面垫上布条或者其他物体,以减少压膜绳和骨架对棚膜造成损伤。二是及时检修。大风暴雨天气来临前应及时检查棚膜破损情况,及时修补漏洞,以免棚内进风,造成棚膜鼓破甚至棚体倒塌。
强化降涝排渍,外防洪水,内防内涝。设施蔬菜基地要及时清理、疏通围沟,以防雨水灌入棚内;未设置排水沟的,可在大棚四周抢挖宽30厘米、深40厘米的排水沟。露地蔬菜基地要做到腰沟、厢沟、围沟三沟相通,确保雨下快排,雨止沟干,畦面厢沟无积水,外防洪水倒灌,内防内涝持续。对地势低洼、内河水位高的基地,要组织电泵排水,加快排水速度,降低地下水位。受淹菜地应尽早排涝清淤,排除田间积水,减少淹渍时间,减轻受害程度,保护蔬菜根系健康生长,减少因积水和渍害导致的蔬菜窒息死亡,避免蔬菜提早罢园。
灾后迅速行动,科学应灾,减少损失。暴风雨过后,蔬菜茎叶常常会粘附一些泥土,严重影响叶片的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还可致使蔬菜植株歪倒、茎叶折断;田间积水,又会使土壤透气性变差,影响蔬菜根系呼吸和植株生长,导致蔬菜抵抗力大为减弱,极易感染各种病害。一是要加强设施修复。对受损的大棚骨架、立柱、棚膜等及时进行整修,增加支撑、补充压膜绳,避免次生灾害。尤其注意雨后棚脚容易松动,要及时检修加固,防止大棚倒塌。二是加强田间管理。扶正倒伏的蔬菜植株,摘除腐烂枝叶,减少相互挤压,并适当培土壅根。待土壤干爽时及时进行中耕松土,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根系活力,防止沤根和土传病害的发生。三是及时追肥。暴雨过后蔬菜根系吸收水肥的能力较差,在蔬菜恢复正常生长之前,不宜施速效肥,可结合病虫害防治,及时喷施叶面肥,一般可用0.2%的磷酸二氢钾+0.5%尿素液喷施,促进蔬菜迅速恢复生机。四是及时防治病虫害。暴雨天气造成湿度增大,易引发病虫害加重,主要有疫病、炭疽病、根腐病、枯萎病、霜霉病、白粉病及烟粉虱、豆野螟、小菜蛾、斜纹夜蛾等。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推行绿色防控。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带出田外深埋,对株穴喷药以防传染。农药防治需在雨住天晴后进行,注意安全间隔期。设施蔬菜换茬期可进行高温闷棚。
及时采收保供,抢种补种,增加收入。对商品性成熟的在园蔬菜要及时组织采收上市,增加市场供应,减少灾害损失。对部分出现死苗、缺苗的田块,做好抢种、补种工作,对腾空的田块突击抢播快生菜,如大白菜秧、小白菜、夏大白菜、生菜、油麦菜、广东菜心、叶用薯尖、竹叶菜、苋菜、芹菜、毛豆、四季豆、豇豆、伏萝卜、香菜、菠菜等,增加菜农收入。
二、设施蔬菜生产管理
环境管理。夏季蔬菜环境调控的重点是通风降温。夏季温度高时,棚室通风口全部打开,通风口处安装40目防虫网,降低棚室内温湿度。采用遮光降温时,可根据栽培作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和管理成本,在温室、大棚顶部外覆盖适宜遮光率的黑色遮阳网、喷涂遮阳涂料等进行遮光降温;加强遮阳网的揭盖管理,果菜类蔬菜一般在晴天上午10时至下午16时进行遮阳降温,阴雨天和早晚打开遮阳网;对安装有喷雾设施的温室和大棚,可在上午11时前开启喷雾设施降温,下午3时左右关停。夏季温度高、雨水多的地区,塑料大棚可采用顶膜+遮阳网+四周防虫网的“两网一膜”覆盖方式进行避雨降温防虫栽培。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如遇强对流天气,提前做好防范工作,加固棚架,关闭所有通风口,收紧遮阳网,强对流天气结束及时通风降温。
植株管理。果菜类蔬菜管理重点是平衡秧果关系,及时进行整枝、绑蔓、摘除植株中部和下部的黄叶、病叶,适时摘除顶心和侧芽等,保持适宜的叶面积指数,促进通风和植株平衡生长。摘除畸形果,提高商品性。高温期番茄等花粉量少活力差、坐果困难,可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保花保果。
水肥管理。对进入结果期或收获期的果菜类蔬菜,高温期水肥供应要遵循少量多次原则,维持土壤湿度和肥料浓度稳定,促进根系生长;按照控氮增钾和薄肥勤施原则施肥,适时增施钙、镁等中量营养元素,硼、锌、锰、钼等微量元素。夏季浇水时间宜选在清晨,最好用井水或低温河水浇灌,降低土壤温度;对根系或植株生长相对较弱、果实负载高的蔬菜,可补充氨基酸、腐殖酸类水溶肥促进根系生长,或结合叶面追肥,促进植株营养生长。
病虫害综合防控。夏季设施内温度高、湿度大,病虫害多发,防控难度大。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尽量控制蔬菜病虫危害。农业防治。结合倒茬换茬,优化布局,合理轮作,减少病菌初次侵染来源。结合农事操作,及时铲除杂草,摘除老叶、病叶(枝、株、果),集中处理,减少病虫基数。生物防治。保护利用天敌,使用生物制剂(如苏云金杆菌、阿维菌素等)、植物源杀虫剂、昆虫生长调节剂和特异性农药等进行防治。物理防治。采用防虫网阻隔,色板驱避、诱杀等技术进行防治。化学防治。加强蔬菜病虫害的监测预报,选择有效药剂和最佳防治时机,对症、适时用药。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科学合理进行农药的复配混用和轮换交替使用;注意农药安全间隔期。
三、平原露地蔬菜生产管理
目前,平原露地在田蔬菜以瓜类(南瓜、冬瓜、丝瓜、瓠瓜、黄瓜),茄果类(番茄、茄子、辣椒)及豆类(豇豆、毛豆)等蔬菜为主。
植株管理。对于瓜类、茄果类和豆类蔬菜尽早搭架,及时进行整枝、打杈、摘心等田间作业,增加通风透光。及时清洁菜园,加固菜架,清除残枝病果,适时培土护根,增强抗倒能力。光照强度较高时,要防止番茄、辣椒等日灼病发生,可以通过果实上部保留一定叶片数量,避免果实直晒。
水肥管理。番茄、黄瓜等在初花期适度控水,浅中耕,进行蹲苗,促进坐果。进入产品形成期,水肥管理遵循少量多次原则,推荐使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瓜类、茄果类、豆类蔬菜应配合施用氮、磷、钾肥;在产量形成关键期,可根据植株长势进行叶面喷肥,可用0.3%—0.5%磷酸二氢钾和0.3%的尿素混合溶液或氨基酸类叶面肥喷施作物叶面,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防止植株早衰。夏季高温期浇水应选择在上午10时之前和下午16时以后。如遇持续高温干旱,应适时引水灌溉,保持土壤湿润;强降雨后要及时清沟排水,缩短蔬菜受淹时间。
防治病虫害。夏季蔬菜易发生疫病、炭疽病、根腐病、枯萎病、霜霉病、白粉病等病害和烟粉虱、豆野螟、小菜蛾、斜纹夜蛾、桃蚜等虫害。高温高湿天气可喷洒1—2次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等广谱性杀菌剂预防病害。及时清除菜田内及周边杂草,减少病虫寄主,减轻病害发生。
四、高山蔬菜生产管理
夏季高海拔区域以种植喜冷凉的萝卜、甘蓝、大白菜为主,中高海拔区域以种植喜温的辣椒、番茄和四季豆为主。高山蔬菜多为坡地种植,夏季雨水较多,易导致蔬菜脱肥缺素和病虫害发生,需加强管理。
科学安排播期与品种。番茄、辣椒和四季豆等喜温蔬菜适宜800—1400米中高海拔地区种植,萝卜、大白菜、甘蓝等喜凉耐寒蔬菜适宜1200米以上高海拔地区种植。5—6月高海拔地区处于低温长日照季节,容易达到十字花科蔬菜作物的低温春化条件,所以应选晚抽薹品种,掌握好适宜播期。高山高海拔地区昼夜温差大、紫外光强,产品运输距离远,宜选择抗病抗逆性强、商品性状好、耐贮运的品种。
十字花科蔬菜管理关键技术措施。一是防治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应采用十字花科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轮作倒茬。实施土壤消毒,增施有机肥、调酸补钙,提高作物抗病能力,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病穴及时撒生石灰,病株集中烧毁,减少病菌重复侵染。二是防治地下害虫。对地下害虫为害地块,播种前20天以上采用石灰氮或生石灰消毒,用薄膜覆盖畦面持续保湿10天然后晾晒。加强温湿度和水分管理,改善栽培环境。蔬菜收获后,及时将病虫为害残叶、杂草清理干净,集中于田头进行堆沤处理或进行无害化还田处理,减少虫源。通过杀虫灯、黄蓝板诱杀技术减少成虫为害及产卵量。
茄果类蔬菜稳产关键技术措施。高山雨水多,晚疫病等雨传性病害易大发生,坡地淋溶易导致土壤酸化脱肥。高山番茄、辣椒等果菜应采用大棚避雨栽培技术,采用简易钢架大棚,顶部铺薄膜,四周围防虫网,实现避雨防虫;调酸补钙,增施含有益菌群的功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配套建设集水池,棚内采用膜下滴灌技术,实现精准施肥。
夏季灾害预防。高山高原地区易发生强对流天气,重点防范突发冰雹危害,应在高发区域预先设置支架,有冰雹预警时提前安装防雹网;遇有短时大风、台风等强对流天气,要提前加固设施,压紧压膜线,防止大风掀膜;尽量采用深沟高垄栽培模式,便于排水。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蔬菜流通协会网”或带有中国蔬菜流通协会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蔬菜流通协会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中国蔬菜流通协会网”。
2、本网未标有“来源:中国蔬菜流通协会网”的作品均为转载稿,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蔬菜流通协会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作者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